37项生态绿色低碳成果在宁推介 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赛道

来源: 新华日报2023-08-22 18:18:01
  


(资料图)

可降解秸秆育秧基质块、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D-WDR)甲烷高效减排技术、化肥实名定额购销智慧平台、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可信数字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追溯技术……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由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联合举办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发布和对接会在南京市举行,37项三省一市农科院的生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精彩亮相。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表示,“生态绿色低碳是时代新要求,是农业发展新赛道。我们要敢于技术革命和科技创新,必须把绿色思维一开始就注入农业科技项目的策划设计中,必须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绿色基因转入到科技成果产出中,必须把生态效益最大化作为科技成果应用评价的价值有限追求中。”

农业赛道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到达。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邹建文在题为《长三角农业绿色低碳路径探讨》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农业食物系统排放出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排放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其中最大的排放源是农业生产——包括来自农业生产用能产生的二氧化碳、农业投入品产生的温室气体,以及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产生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其中,一氧化二氮主要来自氮肥使用,甲烷主要来自水稻种植、畜禽的肠道发酵和粪污管理。推动农业生态低碳绿色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必然举措。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系列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在科技手段支撑下得以实现。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发展与政策创新团队联合江苏三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化肥实名定额购销智慧平台”,搭建农户信息库、用肥标准库、化肥产品库、经销门店库等,通过农户身份信息识别自动计算其最大化肥推荐量,并实现全域联网限额销售、化肥进出库管理与实时在线监管,为江苏主粮作物有效落地“肥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提供重要实操工具。

上海市农科院研发的D-WDR稻田甲烷高效减排技术通过利用耐旱性强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在水直播或旱直播出苗后采用旱管种植方式,减少生育期的稻田灌溉水量,达到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目的,从而抑制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甲烷菌生成甲烷,同时强化甲烷氧化消耗能力,实现水直播旱管稻田甲烷减排率超70%,旱直播旱管种植稻田甲烷减排率超90%。

除了从生产技术端入手,由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可信数字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追溯技术更是把“生态绿色低碳”在消费端可视化,倒逼农业生产源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该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农产品碳足迹核算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并通过区块链进行存证确权,结合碳足迹排放清单与排放因子数据库,对农产品碳足迹进行自动核算,并对核算过程进行区块链存证。同时,结合农产品深度溯源技术、一物一码技术、区块链防伪技术等,自动生成可追溯的农产品数字碳标签,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过程“摸得到、看得着”。孙洪武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的介入,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绿色转型,也能让消费绿色发展。

在高质量、一体化长三角发展的今天,农业需要变换打法。自2018年9月,经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农科院共同商议,在浙江海宁共同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联合服务团”以来,三省一市农科院立足成果转化,顺应长三角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要求,持续探索“一地需求四院供给、一院成果四地共享”模式,利用科技手段赋能农业向“绿”而行。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